高台治沙大逆袭,绿色发展成网红范本

时间:2025-07-08 21:04:56点击: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 陈占伟   飞鸟翔集,云淡风轻,水清岸绿,黑河已然成为鸟类栖息的乐园;绿覆黄沙,林网交织,乡景宜人,高台正逐步蜕变为宜居宜游的美丽家园。从曾经的“黄沙漫天”到如今的“绿洲成片”,这背后是一场场艰苦卓绝的防沙治沙战役的胜利成果。高台县地处巴丹吉林沙漠南缘、黑河中游下段,全县沙化土地面积达332万亩,占国土面积的51%。近年来,高台县秉持科学规划、项目驱动、产业融合、多元融资的理念,持续向“三北”工程攻坚战发力,使得绿色屏障不断延展加固,为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更为鲜亮、饱满的底色。   科学规划引领 擘画绿色蓝图   高台县始终将科学规划作为行动指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治理工作,大力施行造林绿化、封滩育林、更新修复等营造林举措,稳步推动“三北”防护林建设。   该县依据国家“两屏三带”“双重”规划中的生态功能定位,通盘考虑山水林田湖草沙的整体保护与修复治理,精心编制《三北防护林工程规划》《高台县防沙治沙规划(2021 -2030年)》等一系列规划方案。这些方案有力推动了南部沿山区退化草原的修复治理,中部绿洲区农田林网的恢复完善以及退化林的修复提升,还有北部荒漠区沙化土地的综合治理,为“三北”工程建设以及巩固提升绿洲生态治理成效夯实了根基。 高台治沙大逆袭,绿色发展成网红范本   项目驱动治理 突出区域重点   西沙窝沙漠,总面积23.5万亩,是全县最大的风沙策源地必威·BETWAY(西汉姆联)官方网站。历经多年沙化治理,如今连绵沙丘上,草方格如整齐阵列般渐次铺展,恰似一张金黄色大网,稳稳锁住了肆虐的风沙。   高台县紧紧抓住项目这个关键“牛鼻子”,先后投入资金1.02亿元,实施沙化土地封禁保护、规模化防沙治沙、国土绿化试点等12个重点项目,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积达28.26万亩。以构建北部防沙带为核心要点,着重抓好北部胭脂堡滩、南部许三湾滩、西部西沙窝这三大风沙口的治理工作,加速推进锁边防风固沙体系建设。目前,北部荒漠区已得到有效治理。此外,该县已申报 1.64亿元、67.43万亩的“三北”工程六期巩固成果和黑河流域林草沙综合治理项目,累计下达资金1.37亿元。   生态产业融合 催生发展动能   三桥湾林场积极发展经济林,面积达400亩,种植了早酥梨、杏子等20多个林果品种,共栽植各类果树苗木2.4万株。这一举措不仅显著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更开辟出一条绿色惠民的重要产业路径。   高台县紧密围绕造林绿化和戈壁农业发展规划,强化产业带动作用。以交通干线、荒漠戈壁等重点区域为依托,充分利用“三北”工程资金,积极吸引社会力量投资。通过鼓励引导专业合作组织、造林大户投身绿色产业和生态经济发展,全县已栽植葡萄、优质梨、枸杞等特色经济林 8.53万亩,实现经济效益1.9亿元,成功走出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的发展道路。   统筹多方联动 放大集聚效应   在政策激励下,甘肃共裕高新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大胆实践,将昔日的戈壁滩成功改造成“花果园”,种植了早酥红梨、新梨7号等3000亩新品种梨树,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   高台县不断完善财政支持政策,探索构建“公共财政投入为基础、重点林业生态项目为支撑、市场主体广泛参与”的多渠道投资机制。统筹调配“三北”工程等林草生态项目资金,鼓励社会力量、专业合作组织、造林大户踊跃投资,全力推进生态脆弱区综合治理,科学开展国土绿化工作。同时,积极探索与中华慈善总会合作开展“爱聚张掖植绿意,河西走廊筑绿洲”公益项目,助力沙化土地治理。   长效管护固本 筑牢生态屏障   高台县设立三级林长432名,选聘管护人员535名,持续强化森林资源监管力度,使得森林资源安全得到不断巩固,林长制从“全面建立”稳步迈向“全面见效”,步伐愈发稳健有力。   该县印发《关于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科学开展国土绿化的令》,探索推行林长制 “五个一”服务机制,构建起“林长 +林草湿沙管护员 +林草科技员 +警员 +监督员”的“一长四员”网格化管护体系。县、镇、村三级林长常态化开展巡林或针对性巡林,及时协调解决“三北”工程攻坚战、防沙治沙、科学绿化进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形成了上下齐心、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