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威betway中文官网:新时代首都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字号: 大 中 小 2023-04-26 10:00:00 来源: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

时间:2025-03-03 17:03:05点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都任务。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园林绿化作为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是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环境、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基础,是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深刻理解新时代首都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园林绿化发展的本质就是高质量发展。经过几代园林绿化人接续奋斗,首都的园林绿化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到2022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4.8%,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9.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89平米,已经非常接近城市总规确定的目标,"一屏三环五河九楔"市域绿色空间布局基本形成。园林绿化发展已经从增量逐步过渡到提质上,到了由量变到质变、由外延到内涵、由单功能到多功能、由单一行业管理到多元协同管理转变的发展阶段,进入到更高质量发展的时期。   (一)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生态布局的完整性。"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这个生命共同体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城市也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只有构建多类型、多层次、多功能、成网络的高质量绿色空间体系,才能保证城市每一个生命个体及其生境保持原有的生存状态。根据首都的自然禀赋,城市总规确定了"一屏三环五河九楔"的市域绿色空间结构,明确了建设目标。也就是说,只有实现总规确定的目标,才能保证城市的正常运行,这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基础,是千年大计。   (二)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衡量一个地区生态质量的重要指标。不仅与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进化特征有关,而且与外界干扰的强度和自我恢复能力有关。一个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越复杂,结构越稳定,功能越健全,生产能力越高,它的自我调节能力也就越高,其稳定性越强。构建城市稳定的生态系统,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遵循自然规律,"用生态办法解决生态问题",不断提升生态系统的功能,让生态系统内各种因子、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能够长期处于稳定,达到顶级群落状态,并且有完整的高级食物链,这也是园林绿化的本质要求。 必威betway中文官网 新时代首都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字号:   大 中 小  2023-04-26 10:00:00 来源: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  (三)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是生态价值的增长性。总书记讲到:生态本身就是价值,这里面不仅有林木本身的价值,还有绿肺效应,更能带来旅游、林下经济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实际上是增值的。同时总书记还强调:良好的生态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除了本身的经济价值不断增长外,其调节价值、服务价值增长潜力更大。北京实施的两轮百万亩造林就使第二道隔离地区的气温比市内降低1.4度。特别是森林和湿地植物具有主动捕捉和吸附pm2.5等细小颗粒物的功能,当绿色植物所释放的负氧离子浓度达到每立方厘米2万个时,空气中的飘尘量会减少98%以上。另据有关专家研究估算,一棵正常生长到50年的树,对其群落的贡献价值为19.62万美元。这种价值主要体现在它产生的氧气的价值,对防治大气污染的价值,对防止土壤侵蚀、增加土壤肥力的价值,对涵养水源、促进水分再循环的效益价值,以及为鸟类和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价值等。在服务价值方面,园林绿化不仅带动了旅游文化、商业服务和地产开发等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有利于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研究表明,在人的视野中,绿色达到25%时,就能消除眼睛和心理的疲劳,使人的精神和心理最舒适;都市人群在森林中生活一定时间后,其身体各方面功能都有明显改善,机体免疫力明显提高。目前,我们要建立的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机制,就是将良好生态环境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总价值增值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引领和推动高质量发展必威betway首页必威·BETWAY   (四)首都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就等于保护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就是保护人类自身。生物多样性包括了森林、绿地、动植物、微生物、土壤大气等生态系统的方方面面,只有丰富生物多样性,保护好生物多样性,才能维护生态系统稳定和良性循环、满足人类生活必需品供给、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生物的繁衍生息,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五)首都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的落脚点是人和自然的融合性。"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深刻揭示了生态与民生的关系,既阐明了生态环境的公共产品属性及其在改善民生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民生的基本内涵。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人由自然脱胎而来,其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推动高质量发展既要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要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快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六)首都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是生态建设的科学性。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碳库。森林和草原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林草兴则生态兴。总书记多次列举事例告诫我们,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根基,直接影响人类文明的兴衰演替。生态建设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走科学、生态、节俭绿化之路,打造生态园林、节约型园林;必须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的要求,持续推动科学治理、系统治理、协同治理;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切实保障生态资源安全、生态食品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否则,就会出现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提到的: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二、精准把握推动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首都园林绿化实现高质量发展,应把握好四个关键词:一是首都发展。北京与其他省区市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北京是首都。北京的各项工作必须围绕"四个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来开展,紧扣"四个服务"的首都职责抓落实,才能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二是战略定力。在城市更新补短板,增加服务设施的过程,一定要认识到森林绿地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一定要保持战略定力,不断扩展城市绿色空间。三是共建共享。首都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需全社会共同努力,也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实行全民行动,并以此推动培养市民生态文明意识,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四是创新发展。破解园林绿化存在的突出问题、政策瓶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创新发展是唯一出路。要通过强化理念、制度、管理、科技和方法创新等,积极探索和实践,找准短板,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工作中,重点要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全力服务保障首都核心功能。要立足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大局,进一步提升重要区域、重要节点园林景观风貌,形成重大国事活动常态化景观环境服务保障机制。严格落实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建设宁静宜居的花园核心区,打造"城墙遗址公园环"。加强"三山五园"地区园林景观风貌整治和历史名园示范建设,全面完成 "三条文化带"园林绿化各项任务。加快推动潮白河国家级森林公园等绿化建设,打造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城市副中心。协同推进京津冀生态一体建设。   (二)全面落实城市总规确定的绿色生态空间。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和新版分区规划,结合耕地保护空间划定,落图、落地城市总规确定的绿色生态空间范围,确保到2035年全市生态控制区比例提高到75%,森林覆盖率不低于45%,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3%。实施科学绿化,通过建设用地腾挪、农用地转用等方式,因地制宜填空造林、恢复湿地,引导林地向结构性绿色空间聚集,推动生态空间连通。全力抓好代征绿地绿化,完善城市绿地布局。把留白增绿作为城市有机更新的重要举措,增加"森林元素",建设一批城市森林和小微绿地。   (三)精准提升生态系统功能质量。这是今后一个时期园林绿化的重要工作。城市绿地实施"地被变革",推广丹麦草、苔草、麦冬等乡土、节水、耐踩踏、低维护度植物,更换退化冷季型草坪;以增加生物多样性为核心,增加抗逆植物和乡土、食源树种比例,统筹抓好动物栖息地构建、生境保护和小微湿地建设。编制森林经营规划和森林经营方案,平原区按照"近自然林"理念,开展生态林分级分类经营,实施林分结构调整,加大山区人工针叶纯林改造力度,科学修复和全面保护天然次生林,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通过采取地形恢复、植被恢复、水系联通、生态补水等措施,对面积萎缩、功能退化和生态脆弱的湿地进行修复,恢复和提升湿地生态功能。到2035年,建成湿地保护小区 15 个,湿地公园 43 个,湿地保护率提高到 80%。   (四)着力建设花园城市。建设花园城市是推动新时代首都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快构建"自然公园-城乡公园-绿道"三级游憩体系。二道绿隔地区在现有40 个郊野公园的基础上,新增郊野公园 60 处,使二绿郊野公园数量达到 100 个,重点在"九楔"廊道范围内,形成九大公园群。开展千村千园(林)建设工程。提升各类公园绿地服务功能,通过合理布局公园绿地空间,增加完善服务、休闲、体育设施,增加市民游园的舒适性、便利性、联通性,打造市民亲近自然的乐园。加快公园绿地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全面推进"无界公园"建设,因地制宜拆除围栏、围挡。建设森林步道、健康绿道、林荫道,实现城乡林地绿地连接贯通,串联平原、浅山、深山区各类生态休憩资源。   (五)不断增加生物的多样性。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全面落实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完善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建立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强化自然保护地管理,完成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建设好北京国家植物园体系。全面推进国家植物园整体建设,高标准建设北京大熊猫科研繁育基地。加强候鸟迁徙的监测保护,加大栖息地保护管理力度,使95%以上重点野生动植物及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全力保护古树名木,做好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和防控。重点要提升城市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调整公园绿地结构,建设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郊野公园增加自然留野区、暗夜保护区,打造野生动植物的家园;平原森林实施"沃土工程",提升土壤有机质和微生物;山区森林,加大栎类树种的补植补造,促进森林尽快形成顶级生态系统。   (六)积极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推动生态产业化,发展生态产业,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提升生态产品经营集约化、标准化、绿色化水平,优化百万亩优质果品,发展林下经济、生态旅游、森林康养、自然教育等新兴绿色产业,打造多功能森林服务体系。建立涵盖生态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和售后等环节的全面管理服务平台,推动生态产品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的全过程链、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深入挖掘历史名园文化、森林文化、古树文化的内涵,充分展现北京山水城市历史悠久的园林文化特色。大力发展园林文化创意产业,丰富文创产品形态,推动建设工业遗址、文化遗迹等生态文化园,打造北京园林生态文化新地标。突出培养生态文明意识,建设一批自然教育基地、园艺驿站,开展好品牌生态文化活动,弘扬生态文明新风尚。   (七)着力维护首都生态安全。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园林绿化资源,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好园林绿化资源,守护好首都的绿水青山。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探索划定一批永久性保护生态公益林,在建成区内把更多绿地划入城市绿线,建立一批永久性公共绿地。全面加强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考虑因极端天气造成的自然灾害和重大公共事件给园林绿化资源带来的次生风险,构建生态灾害科学预警机制和综合防治体系。全面开展全市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建设韧性城市。加强园林绿化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监管力度,提升行业土壤污染防治能力。加快建立维护公园景区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健全完善应急预案,做好与全市综合性防灾减灾规划的统筹衔接。要严格防治外来生物的侵害。   三、建立健全推动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的保障基础 新时代首都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字号:   大 中 小  2023-04-26 10:00:00 来源: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   高质量发展是一场关系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也是一场大考。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攻坚克难,完善体制机制,为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完善推动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目前,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市委市政府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北京市绿色发展涉及园林绿化的指标为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城市绿化覆盖率、湿地保护率、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建成区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生态控制区面积占市域面积比例8项。适应高质量发展应加快完善发展指标,应增加自然保护地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物种丰富度、森林资源资产价值、林地绿地年碳汇量、名木古树保护率、湿地保护率、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保护率、群众对城市园林绿化的满意度等反映高质量发展的指标。   (二)建立完善推动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制度。积极推进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条例及实施办法、公园管理条例、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条例、森林防火办法的修订。制定市级自然保护区、公益林、重要湿地、公园名录、非林地内林木资源等管理办法。全面落实自然资源产权制度、资源有偿使用、生态破坏责任追究、生态损害赔偿、自然资源负债表编制等生态文明制度。推进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进一步完善山区生态林管护、生态效益补偿和平原生态林补助等政策机制,加快建立经济林补偿制度。   (三)不断完善推动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推行林长制,着力解决园林绿化保护发展的重大问题,切实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保护发展园林绿化资源的目标责任。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落实集体林养护管理责任,大力发展新型集体林场。建立健全基层公园管理机构,不断提升公园的管理水平。完善生态资源的行政执法机制,加强园林绿化资源保护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聚焦精细化管理,加速"智慧园林"建设,全面推动园林绿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大数据管理体系和各类园林绿化资源管理服务场景。探索超大城市新型公园附属设施用地依法办理用地手续但不纳入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管理的新机制。开展林业碳汇产品开发和交易政策研究,积极探索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激发全社会参与林业碳汇活动的积极性。   (四)建立完善推动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着眼于提升生态功能、丰富生物多样性、提升生态产品品质,制定完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构建科学完善的园林绿化标准化体系。加大园林绿化重点领域科技公关,科学有序推进杨柳飞絮治理、节水园林建设、优良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阔叶常绿树种的引种。落实统一的自然资源监测制度,推进林地绿地生态监测网络建设,建立天地空一体的监测与效益评价体系。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开展国际先进理念、先进技术的推广示范和国际交流;输出园林绿化优质产品和技术,在提升林业碳汇能力方面积极推进国际规则标准的制定,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治理。   文/北京市园林绿化局